学习、分享、快乐
当前位置 >> 68楼学习网学习教育小学数学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反思《差不变规律》教学反思

《差不变规律》教学反思

[11-09]   来源:http://www.68lou.com 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  阅读:873

《差不变规律》教学反思,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反思,小学数学教学大全反思的文章。
正文:   
  教学片段:
  师:时间很快,再过一个月就要放假了,过了年你几岁了?你知道夏老师几岁了吗?请你猜一猜。(学生猜)
  电脑出示:夏老师今年24岁,XX今年9岁。
  师:根据这两个信息,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?
  生1:两人相差几岁?
  师:谁能解决这个问题?
  生:24-9=15(板书)
  生2:两人共几岁?
  师:怎么解决?
  生:24+9=33
  生3:再过一年两人相差几岁?
  师: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?
  生:25-10=15
  师: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?
  生:再过一年,夏老师是25岁,而同学是10岁,所以用25-10
  板书:(24+1)-(9+1)=1525-10=15
  师:你还有什么问题吗?
  生4:老师,我知道,你和同学永远相差15岁。
  师:大家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了吗?什么叫永远?你们相信吗?
  生1:我在课外书上看到过了,这是对的
  生2:我也认为是对的
  生3:我觉得还不能肯定
  生4:我觉得是错的
  师:怎么办,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,有的认为是错的,你有什么办法来说服大家认为是对或错的吗?
  生:你只要再算一算就可以了
  师:同学们你们认为呢?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好吗?请大家在自己本子上随意写几个,看看是对还是错?
  生1:老师,我在计算中发现有一个问题,如果算10年前怎么办?
  师:这也倒是,同学们你们说呢?
  生:不可以的,因为我们计算年龄都是从出生开始的,10年前我们还没有出生呢。不能算那时候。
  (全体学生信服地点了点头)
  师:下面我们来汇报验证的结果。你发现了什么吗?
  生1:两个人的年龄永远相差15岁
  生2:夏老师永远比我们大15岁
  (引导板书:被减数加1,减数也加1,
  被减数加2,减数也加2,
  ……差不变
  被减数减1,减数也减1,
  被减数减2,减数也减2,
  ……
  师:这样说起来太麻烦了,谁能想一个办法,用最简短的话来说说这个规律
  生1:被减数和减数都加1,差不变,都加2,差也不变(生:还是太麻烦了)
  生2:被减数和减数一样变化,差不变(生:这样有点简单了,但是到底怎么变没有说清楚)
  生3:被减数加a,减数也加a,差不变;(掌声响起)
  师:那么你能说说你这里的a表示什么意思吗?
  生:代表这里同学们说的所有的数
  师:同学们你们认为他说得怎么样?那么下面一句该怎么说呢?
  生(一起):被减数减b,减数也减b,差不变。
  师:我们一起发现了这个规律很了不起,那么是不是在所有的减法算式中都有这样的规律呢?下面我们自己来写几个减法式子,看看是不是普遍有这个规律?
  生1:50-40=10(50-1)-(40-1)=10
  生2:99-0=99(99+1)-(0+1)=99
  生3:1000-999=1(1000+1000)-(999+1000)=1
  师:那你们写的有没有是这个规律行不通的?(生:没有)
  师:那么看来这个规律确实有它的普遍性,那你认为给它取个什么名字比较好呢?
  生1:减法中的规律
  生2:减法的加减规律
  生3:得数不变规律
  生4:差不变规律
  教后感:
  [用联系、发展的眼光看教材,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]
 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,教学将成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动的一个过程。学生的学习内容,教师的教学过程,将不再“唯教材是从”,也不再被教师事先预设的线型教案所束缚,大家都努力地让教材来适应学生的需要,必要时还对教材上的内容作适当的变化,意在使学习的内容更贴近学生,更有利于学生的后继学习和发展,使学生学得更轻松、更愉快、更实用、更有价值。但是我觉得,在很多时候,我们教师还缺少一种“联系的、发展的眼光”,很少去考虑今天的知识与学生今后的学习之间有什么联系,能不能使今天的所学在今后的学习中起到良好的铺垫,有效焕起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用素材。可以这样说,夏今天至所以尝试上这么一节课,不仅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“多减要加”,更是为今后学习《商不变性质》、《积不变规律》、《和不变规律》打下基础。在下课后,有一位男生说:“老师,我还发现了,在加法中,一个加了,那么另一个就要减,这样才与原来一样,”一句很普通甚至有些人听了还不太懂的话,却说明了一点: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吗?刚学了减法的性质,马上联想到在加法中会怎样,甚至还发现了它的规律,看来这个性质已铭刻于心,那么今后再学习另三个性质时,不就会水到渠成了吗?所以我相信,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样用联系的观点进行教学,那么我们的课堂会多一些精彩,我们的学生会学得更系统,我们的新课程理念会落实得更有效。
  [密切联系生活,以日常生活为载体,重视学生的过程感悟]
  数学学科的特点,按原来的观点看比较单调,要活跃课堂气氛,调动学生的思维、积极性是比较难的,要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统一起来也比较难。所以教学中,我们应挖掘生活这一无形的课堂,密切关注生活中与我们数学相关的知识,引导到课堂上来,让学生用相关的知识参与讨论。
  本节课《差不变性质》的原型是减法简便计算中的《多减要加》。在曾经的教学中也发现,对这一知识,学生很难理解多减为什么要加,而且作业中也经常要忘记,造成错误率高。再加上新课程数学中,把这一知识安排在第五册,而对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,要抽象出这一规律更是难上加难。为此,夏就想到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——年龄问题,由此引入,学生感兴趣,想参与,而且借此实况抽象、概括差不变规律,使学生的思维有了寄托,对理解、推导“被减数、减数同时加a(减b),差不变”有更深的感悟,不仅知其然,更知其所以然。
  尽管我们很多教师都没有上过新课程,但是只要我们的教师能够大胆地探索、实践、与尝试,在充分尊重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,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,定会使学生获得“生动活泼、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”。
  

如果觉得《差不变规律》教学反思不错,可以推荐给好友哦。
Tag:教学反思  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大全反思小学数学学习 -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